国家一级文物
走进吴中博物馆的“ 考古探吴中”展 厅,这里以时间为线索,以原吴县地区历年考古发现为主要展陈内容,通过实物展示、场景模拟等方式,梳理了旧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前吴文化及吴文化的起源与勃兴。
展厅内,一件刻着神秘符号的黑色陶壶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 黑衣陶刻符贯耳罐,是国家一级文物。
PART ONE
这件黑衣陶刻符贯耳罐高12厘米,口径8.8厘米。1973年出土于澄湖遗址的一口良渚古井里,是 5000年前吴地先民所创造的生活用具。
其为 泥制黑衣陶,器壁较薄,质地坚硬,形似鱼篓。方唇、直口、高领、溜肩、鼓腹、平底,它颈部的下半部分装饰着一圈凸弦纹, 两侧有对称的一对贯耳,器物表面打磨光滑。
关于4个“神秘 ”符号
这件贯耳罐的 外腹部有4个刻划符号,左高右低,横向排列,是在陶器烧成之后再用锋利的刃器在表面刻划出来的。
关于这4个刻划符号,学术界有诸多讨论。
1、“巫钺五偶”
多 数学者从甲骨文的角度来进行解读,李学勤先生在《良渚文化的多字陶文》中认为这四个刻划符号是“巫钺五偶”,意为神巫所有的五对玉钺。
2、与以鱼为图腾的部落有关
另有学者认为这些符号记录了以鱼为图腾的强大的部落联盟,曾经征伐并吞并了另一擅长造船的氏族,或是一个以鱼为图腾的部落制造玉器的记录。
3、一种音节文字
钱玉趾先生则认为这些刻划符号属于一种音节文字,他在《良渚文化的刻划符号及文字初论》中指出,“良渚陶壶上的字符可以认为是文字,吴县澄湖黑陶罐上的四个刻划符号和马桥文化遗址阔把杯上的2个刻划符号,即可能是。”
4、并非文字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这四个刻划符号并非文字,不可将其视为古汉字的前身。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这件黑衣陶刻符贯耳罐上的刻划符号与汉字有直接的传承关系,但它为研究良渚文化的文明形态提供了重要实物材料, 证明了太湖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吴地素来能工巧匠辈出
这件黑衣陶刻符贯耳罐
不止器物、器型精致美观
它更勾勒出吴地先民
早期活动和生活的迹象
体现出吴地人文成就的卓绝
有空不妨去吴中博物馆亲自领略一番
吴博地址:吴中区澹台街9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进入)
● 古人的“酒杯”,精致的超乎你想象!
end
素材来源丨吴中博物馆官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