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跑马是什么意思

睡觉跑马是什么意思

“中国除了比西方多几千年的历史和半部红楼梦外,不多什么。”

毛主席的一句话肯定了《红楼梦》的位置,而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其刻画的人物形象颇为生动。

唬人不成反被“骂”

袭人不在家,晴雯晚上不睡床,却被骂做“跑解马”,这是什么意思,又有何深意?

在《红楼梦》中,袭人因对人和气、处事稳重,一向颇受贾母等人的重用,在宝玉的心里也有着不一样的地位。

而晴雯被骂“跑解马”事情的节点就在于,袭人的母亲病重,她的哥哥花自芳便来到王夫人处,希望求个恩典,让袭人回去见母亲最后一面。

王夫人一听,生死关头,母女情谊,又怎么会不放人?

“人家母女一场,岂有不许他去的”王夫人一语落地,便让凤姐着手去处理。

凤姐先是派人告诉了袭人,之后又是丫头,又是马车,又是包袱的收拾了一个又一个,给袭人把牌面撑的实实的。

袭人不在,那么在宝玉跟前侍奉的事情自然也就落到了别人的头上。

按照嬷嬷在凤姐面前的赘述,“派了晴雯和麝月在屋里,我们四个原始轮流着带管上夜的。”

晴雯和麝月自然而然的在袭人归家以后,就承担起了在宝玉屋里上夜的义务。

晚间,宝玉口渴,习惯性呼叫袭人,却被晴雯取笑,宝玉反应过来之后自己也好笑了起来。

由于晴雯睡在熏笼上,于是睡在暖阁外面的麝月急忙起身给宝玉吃茶。

在宝玉的提醒下,麝月披了件宝玉起夜的暖袄,洗完手后,拿着温水和漱盂到宝玉的面前,等他漱完口后,方才将用温水冲过一遍的茶水递给宝玉吃。

那边睡在熏笼上的晴雯见麝月已经起身服侍宝玉吃完茶,也就顺嘴讨麝月也要一口。

晴雯如此做派,也讨地麝月笑语,“越发上脸儿了。”

“好妹妹,明儿晚上你别动,我服侍你一夜,如何?”

晴雯话都说成这样了,麝月也是没有办法再拒绝,也只得服侍她洗漱,吃茶。

一切作罢,麝月并没有就这么上床休息,而是嘱咐宝玉和晴雯二人说着话,自顾自地揭起毡帘看月色。

晴雯见此,就想要吓唬一下麝月,于是就这么下了熏笼,什么衣服都没披,只穿着小袄就这么顶着寒气出门。

宝玉见此,连忙笑着劝道:“看冻着,不是玩的。”

晴雯充耳不闻,走出门,看到如水的月色,心中正慨月色正好,就被一阵刺骨的风吹的不禁打了个寒颤,晴雯心道,果真是冷。

即便如此,晴雯也并没有就此退缩,她仗着自己身体一向比别人好,还是提脚,正准备吓唬麝月时,就被宝玉的一声高喊“晴雯出去了”给打断。

无法,晴雯只好着急忙慌的折身返回,同宝玉笑骂。

宝玉瞧着晴雯着实冷的厉害,便让她上自己的床上渥渥。

出门赏月色的麝月也适时的回来了,同宝玉和晴雯二人说自己在外见闻,一边洗手一边同宝玉说话,并且表示,并没有看见晴雯,是不是两个人合伙在糊弄她。

晴雯这时也从宝玉的床上走下来去往自己的被中,“也不用我唬去,这小蹄子已经自怪自惊的了。”

站在一旁的麝月看到晴雯的装扮也是一惊:“你这就这么‘跑解马’似的打扮的伶伶俐俐的出去了不成?”

‘跑解马’一词就出在此处。

‘跑解马’,亦被称之为‘跑马卖解’,即在马上表演各种技艺,表演者皆著短装。

‘跑马卖解’成语则是出自《俗语考员·跑马卖解引时笔记》。

“一人执旗引于前,二人驰马继出呈艺,马上或上或下,或左或右,腾跃?捷,人马相得,明代以此习武,于五月五日行之。”

打把卖艺的江湖人士,为了能够在马上行动自如,表演出各种各样引人入胜的技艺,大多是穿着短衣服,古代对衣服着装是有要求的。

而《红楼梦》整个故事发生的时间点在清朝,则更为保守。

晴雯单着小袄出门,与封建社会着装要求不符,更与晴雯身份不符,故而,麝月才有此一问。

但是若说麝月此言是为反讽,却也不尽然。

结合麝月的整句来看,其实满满的都是对晴雯的关心。

一来‘跑马解’与晴雯身穿小袄相贴,二来‘伶伶俐俐’又语晴雯身着单薄,倒也是没有过多的反讽之意。

麝月如此说,其实也就是担心晴雯的身体罢了。

而后在听闻宝玉说晴雯确实就是这么出去的,也是气不打一处来。

“你死不拣好日子!你出去站一站,把皮不冻破你的。”

话如此,去还是将火盆里的熟炭埋了埋,拈了两块香料进去。

只是,这么一凉一暖,晴雯还是病了,不管嘴上如何逞强,却也在大夫的虎狼药下丢了性命。

千金难买一笑学校有排名,职场有对比,贾宝玉的怡红院的这些丫鬟们,虽然各有特色,但也各有‘竞争’的关系存在。

麝月,在《红楼梦》的篇章中其实着墨不多,但是晴雯几个重要节点其实都有麝月作为见证。

端阳节筵席,众人无兴之后散去,徒留宝玉一人闷闷不乐,长吁短叹,而恰在此时,前来换衣服的晴雯不小心将扇子摔在了地上,股子跌折了。

宝玉一向对这些丫鬟们纵容友好,只是这一次,晴雯算是不小心撞在了枪口上,于是就听宝玉叹道。

“蠢材,蠢材!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晴雯的性格恰如判词所写,听到宝玉的话,自然不会跟别的丫鬟一样忙不迭的认错,只是一个劲的反击。

就此引发了宝玉和晴雯的争吵,不欢而散。

晚间,宝玉醉酒归来,碰巧遇到睡在榻上的晴雯,瞧着她的样子,就知还在为白日的事情烦神。

宝玉说了晴雯一句,直说她性子越发娇惯了。

晴雯听到宝玉的话,少不得也要做些争辩,却也只是阴阳怪气地调侃自己不配。

好言来劝的宝玉不由得道:“你既知道不配,为什么睡着呢?”

此言一出,晴雯倒是被噎住了,依旧同宝玉呛声。

两三句话后,晴雯也将话题中心绕回了扇子上,虽是笑着说的,但也将自己心里的委屈说了出来。

宝玉听此,便也对白日的言行做出了解释。

宝玉话中的含义其实就是,如果是为了喜好,摔些东西到也无妨,但是如果是因为生气而摔东西,那就是不应该了。

晴雯听了,直说自己喜欢,让宝玉提供扇子给自己撕。

宝玉二话没说,就递上了扇子,晴雯也是当着宝玉的面撕了。

恰在此时,麝月走了进来,看到二人的姿态,“少做些孽罢。”

宝玉见到来人,起身一把抢走了麝月手中的扇子,交给了晴雯,晴雯接过后,又撕了几半,宝玉和晴雯二人相视大笑。

而作为被撕扇子的麝月,却没有那么开心了。

“这是怎么说,那我的东西开心儿?”

宝玉让麝月去自己的扇子匣子里面去挑一个,麝月反击,让宝玉将匣子搬过来让晴雯撕。

宝玉倒是没什么意见,便让麝月去搬匣子过来,麝月只表示让她自己去拿。

晴雯摆了摆手,称今日已然疲惫,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

纵观整个事件,从起到落其实也只是宝玉和晴雯两个人的事情,而中途插进来的麝月,就这么损失了一柄扇子。

或许有人说,作为怡红院的大丫鬟,一柄扇子也没那么贵重,况且宝玉也提了让麝月自去选一柄自己喜欢的。

另外一个主人公晴雯从头到尾,除了撕扇子和宝玉大笑之外,并没有对麝月有任何的抱歉。

抛开旧社会的主仆关系,以平等的眼光来看,晴雯和宝玉之间的纠纷,在宝玉主动递交扇子供晴雯撕时,就已经结束了。

后来进来的麝月,被夺去的扇子,也是为这缓和的关系更添一分兴味而已。

此事已毕,而晴雯撕的到底不是宝玉的扇子,那么于情于理,她应当对麝月有所抱歉的,但是现实情况却是被一笔皆过了。

那么作为被撕扇子的麝月心中是否有所不满,而这不满也是否会因为宝玉提出让她自选一柄扇子而消除,却是不得而知。

不过,这倒也算是晴雯和麝月的一次交锋。

篦头被撞破麝月,不管是说话方式还是为人处世其实大多都有一点袭人的影子,就连宝玉也在听过麝月的话之后感慨,公然又是一个袭人。

宝玉在同贾母吃完饭后,因为记挂着袭人便回到了房中,看望之后,出得外间房,却只见到了独自一人在屋内抹骨牌的麝月。

“你怎不同他们玩去?”

麝月只言自己没钱,这话宝玉自然是不信的,“床底下堆着那么些,还不够你输的?”

而后,两人又做了些许推辞,宝玉见麝月确实不想去,倒也歇了催她去的心思。

转念一想,宝玉提议给麝月篦头,于此而言,麝月倒是未做推辞,起身搬来文具镜匣,“就是这样。”

麝月写去钗钏后,宝玉便开始一点点细心的给麝月梳篦。

而这,也被恰巧赶来的晴雯瞧了个正着,“哦,交杯盏还没吃,倒上头了!”

宝玉也看到了匆忙进来取钱的晴雯,遂而笑道:“你来,我也替你篦一篦。”

其实,只是一句笑言,但是落在晴雯的耳中,却不是什么好话,她也没什么好脸色,拿了钱,就摔门而出,同时落下一句:“我没那么大福。”

徒留宝玉和麝月二人于镜中对视,对着镜子里的麝月,宝玉笑着打趣:“满屋里就只是他磨牙。”

麝月知道,其实晴雯还未走开多远,于是连忙举起手,在镜子里摆了摆,宝玉立即理解了麝月的意思。

果不其然,原本摔门而去的晴雯再次撩帘而进,“我怎么磨牙了,咱们倒得说说。”

麝月再忍不住,笑了出来,“你去你的罢,又来问人了。”

本着调侃,息事宁人的态度。

晴雯却不打算就此作罢,“你又护着,你们那瞒神弄鬼的,我都知道,等我捞回本儿再说话。”

说完,晴雯就再次离开了,徒留宝玉和麝月在屋里。

《红楼梦》中,这件事到这里其实就已经结束了,后文也并没有对在听完晴雯的话之后,麝月和宝玉二人的反应。

但是不得不说,就此事而言,后来者多有赘述,称晴雯一时口快,倒也侧面论证了麝月和宝玉之间不正常的关系。

就书中人物而言,麝月此人其实同袭人一样,也是颇受重视的,甚至再全文结束,也就麝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麝月和晴雯之间,有多少的纠葛?

屏除主人重视,以及在宝玉心中的地位来看,麝月和晴雯只是两个小姑娘而已,出身或有不同,性格也有所差别,但是从小长起来的情分倒也还是在的。

就李纨探春料理家务时,亦曾合伙雄奴,一个主力晴雯骑在雄奴身上,另一个辅助麝月则是站在一侧动手。

两两合作,倒是将女儿们的姿态表露无疑。

最后,晴雯被王夫人撵出大观园,这其中究竟有没有麝月的暗中报信,或不可知。

参考文献:

《红楼梦》